淮南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素有“五彩江南”之称。这里地处长三角腹地、淮河之滨,青瓦白墙,栩栩如生的木雕在房檐之上,特有的建筑养育出淮南人民,做出特有的美食小吃。
淮南牛肉汤
淮南地处淮河中游,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特别盛养牛羊,淮河沿岸有回民聚居区,对牛肉酷爱,对牛肉的加工也有独到之处,牛肉汤是淮上人家美味佳肴。淮南牛肉汤选用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按一定的比例经传统工艺炮制,久经熬制而成,清香可口,不黑汤,喝多不上火,再配以粉丝和千张,是江淮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
八公山豆腐
豆腐是淮南市的主要名片之一,“五彩淮南”中的“白色”指的就是豆腐。豆腐始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正宗的八公山豆腐以清冽甘甜的千年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的优质大豆精制而成。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巨大豆制品体系,包括嫩、老豆腐,豆腐泡,千张,白干,腐皮,腐竹等等,而豆腐宴也是外地游客到淮南必尝的美食之首。
洛河豆饼
洛河豆饼又称洛涧豆片、金钱饼、小豆饼,为“淮河三豆”之一。可炒、炸、烩、挂箱等,当地有软炒豆饼、香炸豆饼、怪味豆饼、挂箱豆饼,是入馔佳品。传说在清朝道光年间,古洛涧(洛河)大湾,连年饥荒,寿州知府令郑氏为洛涧郡长郑郡令赴任,勤恳为民,治郡有方,鼓励乡邻务农经商,并提议制豆饼为商品,是时洛河一带盛行,故影响四方。
夏集贡圆
又称庄子面圆、贡圆、白圆、饪子等。为“淮河三豆”之一。原料有面粉、豆粉、五花肉、鸡蛋、淀粉等;辅料有适量葱、姜、盐、味精、五香粉等。其特点是口味咸鲜适度,香醇爽口,南北皆宜。其色洁白如玉,入口滑爽鲜嫩,香浓味醇,回味悠长,可蒸、炸、煲汤、微波炉烹调,简单方便。当地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民间美食贡品圆,配方独特营养高,一品难忘”。
上窑粗条馓子
也称“油果”、“油面条”,用面粉、明矾、精盐、白糖等和成油面,把油面盘拧成网被形,下入油锅中浸炸定形,成品后有乳白色、淡*色、金*色。具有软、脆、焦、酥、香、鲜、咸、微甜等特点。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烩、涮、淡季制馁,可做主料、辅料。
牛肉板面
淮南地区的板面由安徽太和县传入。板面起源于三国时期,是皖北地区著名的汉族特色面食。以优质面粉做面胚,以牛肉和几十种香料做汤料。牛肉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肉,有着吃到嘴里浓香辣的美味,更有散发十里飘香的香味。让人有种欲罢不能、不得不吃的冲动。
绿豆圆
绿豆圆又称“小豆圆”、“糊虾圆”,为“淮河三豆”之一。绿豆圆用绿豆粉、淮河虾皮、面粉、绿豆芽或*豆芽瓣合拌在一起,制成小圆子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呈金*色时,即浮出油面,涝出沥油。绿豆圆子易保管、易储存、能散装、袋装,食用极为方便,即可煮、烩、烫、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热、干、湿均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清热降暑功能。
油茶
淮南的油茶有很多的地方特色。装的容器很有特色,是个巨大的铝皮壶,有长长的壶嘴,用木塞塞住。吃的时候就倒一碗出来,稠稠的,不添加酱油的。里面加了面筋、千张丝、海带丝、花生仁、*豆、芝麻等,口味不一样的卖家加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喜欢辣的可自己加点辣,呼噜噜喝下去,非常过瘾。
麻圆
淮南的麻圆最有特点的是它的馅,里面包的是白糖。而不像其他多数地方的馅是豆沙泥。糯米面馅加糖后搓成圆球形后,粘上芝麻入温油锅中炸,边炸边用平漏勺背反复踏压炸至泡空起来,壳呈金*色即可。麻圆里的白糖就化成糖浆了,吃的时候就会溢出来,不小心就会烫到嘴巴,但是麻圆混着热糖浆和芝麻一起入口,确是非常的可口。
地域美食已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的符号,每一座城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