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豆芽的身世真的变透明了记者试了下

        

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年版),今年3月1日起,部分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食品将实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去年11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公布《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年版),将实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食品由20个品种扩展为44个品种。追溯食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将追溯食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生产日期等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以下简称追溯平台)。

今年3月1日起,小麦粉(包装)、韭菜、豆芽、灭菌乳(常温)、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和乳清粉)、食用油脂制品、食用动物油脂、食用植物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白酒实行“可追溯”。

这些食品的“身世”真的透明了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可追溯食品“身世”成谜

在上海某区的大润发超市和盒马鲜生门店,记者随机选取了14件不同经营者生产经营的“可追溯”食品,涉及小麦粉、黄豆芽、韭黄、白酒等种类,结果至少有6件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无法追溯,或者追溯结果与产品标示信息不符。

3月1日13时31分,记者来到大润发超市的蔬菜柜台,一款捆扎售卖的韭黄标称产地为上海,价格牌左下角标有货号“”,右下角标有条形码和数字“22”,除此以外,公示内容没有其他可供输入追溯平台进行查询的信息。

记者登录追溯平台后发现,可通过输入食品追溯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ngzx.com/afhpz/753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