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闻舌尖柴眉豆

又用五花猪肉炖了柴眉豆蒸熟晒干后的眉豆皮子,大快朵颐。

我们这儿说的柴眉豆,过去我一直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前些年才终于弄明白,柴眉豆规范的名称叫扁豆。扁豆在我国栽培时间很久,最早的记录见于南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书中写作藊豆。宋代苏颂等编撰的《本草图经》中说:“今处处有之。”说明那时扁豆已广泛栽培。

柴眉豆对土地从不挑肥拣瘦,最喜欢在未开垦过的生黄土地上生长。春天,在墙边、篱笆边、高高的地堰下边、通风和光照较好的树下等,随意在埯中点上三两粒种子,隔三两步远再种上一埯,既不用施肥,也不用除草打药,就会旺盛生长起来,甩下地面上低矮的杂草,藤蔓爬上墙头,爬上树干和树枝,在碧绿的团卵叶片间开出一片绿白、浅绿、粉红或紫红色繁花,花谢后先是长出一个个嫩绿芽角并慢慢舒展,最后长成宽扁的柴眉豆荚。

我见到的柴眉豆荚有三种颜色,最常见的是先为绿色,长大后渐渐变成灰白的;两侧边丝处紫红,里面是青色的,我们这儿叫红绣花鞋;还有一种全身紫红色的,相对来说较少一些。

柴眉豆荚长全身量后就可以采摘食用了,一个“柴”字已经说明吃起来会有点粗糙感。不好好加工的话,有的人可能并不喜欢食用。母亲会变着法儿为我们改善生活,将简单的蔬菜做出多种吃法。柴眉豆荚两侧有边丝,需要将边丝从两头向下择除掉,切成细丝后和鲜红辣椒丝用清油炒,味道不错,是特别能下饭的。将粗细混杂的大豆面或花生面先在适量水中淤熟,后下入柴眉豆细丝,也是一道口感很好的菜品。整片炒熟,浇入调料,盛入盘中,清亮美观,色香味俱佳。母亲的这些做法,我们都学会了,并且至今还做得得心应手。

我们还会用韭花酱腌制柴眉豆荚,那也是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秋天我们会掐制韭花酱,这儿的“掐”有两个意思,有用手指甲掐的意思,更独特的意思是指用碾子碾压。在韭菜花谢长出外皮绿、籽粒黑的果实后,将其用手掐下来,去掉干丝、茎秆、草屑,清洗干净,掺入青、红辣椒和生姜,还可放入适量花椒和茴香等,拿到碾子上用碾砣反复“掐”。碾压中,青绿的汁水在碾台上滋冒又回缩,不断反复中韭菜籽粒和各种材料被碾碎,冲着清水用饭帚从碾台上刷下来放入容器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韭花酱就制成了。当即食用有一种清香味,但我们喜欢放几天让它“发”一下,就又是另一种更加醇厚的味道了。把柴眉豆荚用开水焯一下,取出来放入凉水,保持其青色和清脆口感,沥干水分后放入韭花酱调拌均匀,当即就可食用。也可放入韭花酱中腌制着,整个冬春季节随吃随取,极为方便。

尽管生长的地方并不肥沃,但柴眉豆的生命力却极强,柴眉豆荚会长得一嘟噜一嘟噜的,产量很高。我家经常在嫩荚状态时,采摘来去除边丝,放入锅中蒸熟,取出晒到家门前几块不大的花岗岩石上,单个儿密密麻麻摆开,在日光照耀和秋风吹拂下,很快就会干透,成为眉豆皮子了。嫩嫩的种子变得很小,豆荚变成透明的浅褐色,收拾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嘎啦嘎啦的轻微声响,甚是悦耳。干透的眉豆皮子能保存很长时间,只要不返潮,跨年度也不会变质。晒制的过程中,要避开大风天,防备细沙粒落到上面,更要防备逐渐变干的柴眉豆皮子被风吹跑。

柴眉豆棵可入药,柴眉豆皮子也是一种保健食品。特别是经过煮晒后,它的质地已经发生变化,青涩味已不复存在,口感也变得更加爽滑。将柴眉豆皮子放入清水泡开,洗几遍后用五花肉炖出来,是一道五冬六夏都可食用的美味蔬菜。和黄豆芽混合剁成肉馅,可包水饺和大包子,也非常好吃。当然也可加入少量粉条、粉皮或其他蔬菜做成各种菜肴。我认识的一位医生,时常食用这种眉豆皮子,说他的几种毛病都变轻或变好,他吃得更有劲了。

清代郑板桥有这样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叶炜《煮药漫抄》:“方南塘《得家书》诗云:‘老妻书至劝还家,细数江乡乐事赊。彭泽鲤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编茅已盖床头漏,扁豆初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滞在天涯。’尝与吾乡秦次游孝廉光第邂逅上海,约余同往吴门。翌日走访,秦正束归装。余讶其不谋。曰:‘本意偕行,昨读南塘此诗,浩然有归志。’嗟乎,诗之足以动人也如此,故连类及之。”

我一边尽兴地吃着这道柴眉豆皮子做成的菜肴,又想起了有关柴眉豆的这些记载,觉得味道更醇厚了。

编辑:徐征作者:高军校对:杨荷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ngzx.com/afhpz/780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