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不晚贴秋膘这件事,吉林人是认真的

吉林的秋天短得似有若无

中秋过后

气温急转直下

扑奔冬天而去

天气渐凉

胃口渐好

又到了名正言顺贴秋膘的时候

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秋天

贴一贴秋膘

跟着小吉看看

吉林人是怎么贴秋膘的吧!

贴秋膘是

东北人传统艺能

这个词最早可在晚清北京一位旗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找到:“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

但是说到贴秋膘这个传统,有观点认为,贴秋膘起源于东北。

如今生活在东北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了贴秋膘这一传统,不仅要贴,还要贴得花样百出、兴高采烈。

想请汪曾祺

吃顿吉林烤肉

把贴秋膘的传统普及开的,是美食家汪曾祺先生。他有一篇散文,题目就是《贴秋膘》。

开篇说得明白:“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

汪老先生不仅写明了贴秋膘的含义,还指明了贴秋膘的正确方向——吃烤肉。

“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材,松木或果木……”

这描述的不就是通化集安的明火烤肉吗?

铁丝编成的炙子架在特制的明火烤炉上,烤炉里堆满了的木炭,各类食材在炭火和油脂的共同作用下滋滋作响,香气四溢。

明火烤肉,主打的就是一个烟熏火燎的原生态。

在集安,比明火烤肉更加名声在外的是高丽火盆。

高丽火盆食材丰富,有牛肉、猪肉、牛肚、猪肚、牛蹄筋、豆腐、米肠、黄豆芽等十几种,上桌前,在火盆内加入足量的热炭,平底锅置于其上,菜肴始终热气腾腾。

而说到烤肉,延吉市必须拥有姓名。

延吉的烤肉,用的不是炙子而是篦子,导热性更好,受热更均匀。

肉既有煨好的也有新鲜的,蘸料有干有湿,篮子里放着包肉用的生菜叶和苏子叶。

展开一片叶子,放上几片烤肉,抹上酱料,再放几个辣椒圈,包裹成一个小包袱送到嘴里。各种滋味在口腔中炸裂。

千万别小看那几片叶子,不光解腻,还能减轻我们吃肉的负罪感——这一顿又吃了不少蔬菜呢。

如果汪老先生还在世,高低请他来吉林吃一顿烤肉,丰富一下他对美食的认知,顺便写出一篇散文传世。

羊上了膘

乌拉火锅伺候

在《贴秋膘》那篇文章结尾,汪曾祺写道:“羊肉要秋天才好吃,大概要到阴历九月,羊才上膘,才肥。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贴’。”

说到羊肉,让人很难不想到火锅,而传统的铜锅涮肉,正起源于吉林市。

来吉林市旅游,有“一观一品”不可错过,“一观”即欣赏天下奇观雾凇美景,“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

雾凇奇景不常有,但乌拉火锅四季都在。

传统的乌拉火锅,营养成分很高,火锅的汤底是鸡汤,然后再加入多味名贵的中药材,再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形成汤底。

除了鸡汤锅底,还有海鲜锅底可以选择。摆一个景泰蓝的“宫廷锅”,锅里煮上小螃蟹、虾皮、蛎蝗、干贝、紫菜等12种干货小料,这阵势,怎一个“鲜”字了得。

吃乌拉火锅要先喝汤,一碗浓稠的人参鸡汤或海鲜汤,暖胃暖心。心满意足再下肉,蘸上麻酱、腐乳、韭菜花搅拌的酱料,送到嘴里,一口入魂。

所以吃乌拉火锅,那都不是简单的贴秋膘,突出的是一个“补”字。

秋膘贴的

是一份温暖

在我们大贴秋膘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食物的丰富性。要知道,能提供能量的不只是红肉(牛羊),还有白肉(鸡鱼)。

说到吃鱼,来吉林必须要尝一尝松花江里的江鱼。比如来吉林蛟河庆岭镇吃一顿庆岭活鱼,这道菜是用松花湖活鱼为主食材烹制而成的活鱼大餐。

庆岭活鱼讲究的是用庆岭吊水壶的山泉水、庆岭山的木柈子火、松花湖的活鲤鱼和庆岭山的臭把蒿,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说到吃鸡,朝鲜族的参鸡汤别具一格。把一只鸡肚子掏空,塞进去人参等名贵药材和糯米,煮到脱骨,吃下去鲜香软糯,暖胃暖心,还能起到滋补作用,正是秋冬时节的最佳食品。

关于秋天的美味,一时也说不完,毕竟对于东北人来说,贴秋膘这件事我们是认真的。且吃还在其次,关键是想要这份热闹,这份温暖。

想想看,从来没有人会一个人贴秋膘,没了亲友相伴,再丰盛的美食也滋味大减。

贴秋膘的真谛

在于相聚

总要聚起一屋子人

或涮或烤,或炖或煮

热气腾腾,热火朝天

这才足够温暖

能够抵挡住窗外

渗进来的一丝丝寒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ngzx.com/afhgx/572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7